“这学期,我们学校有172个娃了,隔壁村都来了好些娃!”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小学校长谭美珍讲起学校的孩子如数家珍:“从几年前18个孩子,到现在近180个学生,我们一步步走来,谁都没想到学校变化会这么快!”
“我家娃正在省城演出,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,她们也能站在大舞台上了。以前想方设法想送孩子去县城读书,现在根本用不着了。在家门口一样有好学校,一年算下来,省下好几万开支,谁不乐意!”草原村的村民们见证了草原小学从濒临撤并蝶变成“网红”学校的过程。
隆回县教育局副局长马晖晖认为,优化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,投入并不大,但实实在在造福了一方百姓。

隆回县地处湘中偏西南地区,地宽面广,小规模学校大多处于地理位置偏僻的村落,交通不便,办学条件差、办学质量低,是普遍存在的问题。如何解决这一条民生问题?让农村学校能留住孩子,让留下来的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,隆回县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上下硬功夫。
一是合理撤并整合一批。对已停止招生或无法连续招生的小规模学校,在广泛调研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撤并或撤销,“群众不愿意不停办,工作不到位不停办”,“对已停办的教学点,视生源增加等情况适时予以恢复,动态调整,做到了把选择权交给群众。”2023年,隆回县撤销小规模学校12所,未发生任何矛盾纠纷事件。
二是优化提质一批。如何立足乡村实际,提升办学质量,将“散而弱”的小规模学校变成“小而优”?隆回县教育局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投资力度,按照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思路,集中资源和力量改造需要保留下来的学校,近三年累计投入3千多万元,完成118所小规模学校的优化提质工作。
硬件设施有了保障,留住老师、提升办学质量是小规模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隆回县教育局建立教师流动机制,对小规模学校定期支教,同时大力补充新聘教师到小规模学校任教支教。改善住宿条件、给予偏远山区人才补贴、增加晋级指标、评优评先倾斜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让教师“下得去、留得住”。近三年,小规模学校师资基本上改变了以往“年龄老化、学历偏低”的状态,一批批朝气蓬勃的教师在基层迅速成长。
责编:曾高 编辑:王杜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